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党务公开 > 理论学习
党的六大纪律——群众纪律

党的六大纪律——群众纪律

 

我们谈谈群众纪律,它对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尤为重要,群众纪律是党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然而,只有维护并执行严格的群众纪律,才能使全体党员真正做到这一点。

一、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革命战斗力的重要源泉。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作为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中国革命、新中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正是靠着这种紧密联系,我们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毛伟人曾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执政理念。”而邓伟人也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这些语录无不阐明了党同人民群众命运相连、生死与共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当今社会迅速变化和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牢牢记住并践行这个宗旨,把立足点放在“以人为本,坚持为民”的原则之上。

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

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够深入,不少党员干部没有真正从心底里实现“为民服务”。改进工作作风,是促进党群关系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遵守群众纪律的重要体现。

首先,我们需要严肃查处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树立先锋模范作用,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民情民意,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用公开透明、公正高效的方法赢得群众信任,使得政府更加廉洁、高效。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化、防止个人操作失误。科学合理地制定考评体系,对那些认真负责办实事、有贡献的同志给予及时奖励,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一些懈怠行为要严肃问责,决不姑息养奸。此外,还应推广“一带一干”和“双报到”等机制,使得党员干部深入社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以实际行动来进一步拉近党群距离,增强信任度。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去。在工作中,要始终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大力倡导奉献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包括几个方面:

一是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能;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注重积累知识经验,经常学理论,也要学技术,加深理解,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是开展帮扶活动,这是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有效途径之一。例如,通过经济扶贫措施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通过教育发展计划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通过医疗保障政策改善老百姓健康状况。这几乎涵盖社会生活所有领域,而这些工作务必真抓实干,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让百姓真正受益。不仅如此,应特别注重急患病弱等特殊人群,为他们提供必要物资救助以及心理援助,使得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并且给他们创造稳定安全良好的生活/创业环境。一位乡村妇女因参加志愿者孙子的颁奖时激动流泪表示:“从没想过普通农名家门可以培养出名留青史优秀人才” 这说明政策。

四、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声音

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声音很重要。无论我们身处什么岗位,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深入到最基层,把握第一手资料,以便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这不仅是工作方法上的转变,更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时代背景下,各级干部尤其需要“俯下身子”,走出办公室,大兴调研之风,用脚丈量我们的责任区,用心揣摩百姓酸甜苦辣。同时,还应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平台等各种渠道收集社情民意,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民意动态。

五、强化自我约束做到公正执法

我们强调每位党员干部在执法过程中,要强化自我约束, 尤其是在实践中做到公正执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职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应注重规范,因为他们代表的不只是个人形象,更代表着党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多年来,我们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反腐败斗争攻坚战,但仍然时不时曝出某些基层干部以权谋私或玩忽职守而背弃原则的问题。这些行为不仅损坏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将来也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开展自查互查活动,从思想源头入手,加强警示教育,并且制定更详细具体可操作性的监管制度,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约束力度和处理力度。而基层干部更要时刻警钟长鸣,自觉接受来自内部及外部监督,把自己置于阳光之下规范履职尽责,这样才可能真正形成风清气正良好环境氛围。

总之,群众纪律是党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保障,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在。